- · 胃肠病学版面费是多少[06/01]
- · 《胃肠病学》投稿方式[06/01]
- · 《胃肠病学》期刊栏目设[06/01]
循证胃肠病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循证医学通过对国内外的主要生物医学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检索,并对灰色文献进行检索,与本领域相关专家联系获取信息,对获取到的文献进行研究质量的
循证医学通过对国内外的主要生物医学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检索,并对灰色文献进行检索,与本领域相关专家联系获取信息,对获取到的文献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估,筛选出高质量的研究,然后对研究者所关心的临床资料进行提取,在分析临床异质性和统计学异质性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合并,并对研究结果从统计学和临床角度进行解析,从而产生目前的最佳临床证据。这点与传统的经验医学有极大差异。传统的经验医学过度依赖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忽视高质量临床研究的结果,而循证医学更重视将当前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个体经验相结合,从而做出最佳的医疗抉择。
2 开展循证胃肠病学教育的可行性
循证医学进入中国已经有多年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消化科医师已经接受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实践。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已经在各大医科院校普及,大多数医院都订购了一定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摆脱了以前必须到图书馆手工查询检索文献的繁琐,大大的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效率。国内多名著名的消化病专家在不同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述评,呼吁消化科医生学习循证医学并积极在临床工作中实践。国内多个临床中心也牵头开展多项随机对照研究,为我国开展以循证医学为原则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循证胃肠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交叉型学科,包括临床流行病学、胃肠病学、消化内镜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了掌握循证胃肠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的时候,需要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开展循证胃肠病学的实践锻炼,将“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在教学时,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基础知识、文献检索、研究质量方法学评估、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病因学研究与评价、诊断性试验和评价、临床治疗学与评价、预后研究与评价等内容的学习。在实践方面,给学员以贴近临床实际的题目,让学员自己对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查找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步骤完成“紧贴临床实践、提出临床问题、查找临床证据、评估研究质量、指导临床实践”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员既掌握了基础概念,又培养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改变学生多年习惯的填鸭式教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良好的循证基础。
3 重视循证胃肠病学的教学过程与实践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国家医院的消化内科开展了循证胃肠病学的培训和教学,今后我国应该也加速这方面的培训和教学。
3.1 优化教学内容
循证胃肠病学作为一种新的培训课程,为消化疾病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补充。为了增强学员循证胃肠病学的实践能力,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在教授循证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介绍循证医学在胃肠病学中实践的方法、措施和评价等内容,重点介绍对临床研究结果的评价和数据的合并,以及统计学结果的临床意义。重点突出循证胃肠病学的临床价值,在学习循证医学经典理论和教材的基础上,更新反映临床发展的最新内容,要重视教材的编写和内容的设计,组织优秀的师资力量编写教材、讲义和多媒体教案。
3.2 改变教学模式
必须改变既往课堂上填鸭式教育的传统模式,采用案例教学,重点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解决目前的循证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在病例分析和讨论的教学实践中,让学员从临床医学、循证医学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引导学员自己获取答案,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员学会如何提出临床问题、搜集临床资料、检索临床数据库、评价临床研究的质量并汇总临床研究的结果,最终用于解答临床问题。总之,教学模式一定要突出理论结合临床,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提高循证医学应用和临床实践的能力,培养有循证思维的消化疾病人才。
3.3 教学和临床相结合
循证胃肠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邀请具有循证思维的临床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从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着手,介绍贴近临床实际和日常工作的病例,以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循证胃肠病学具有鲜明的临床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临床知识面,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医生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员可结合临床问题开展循证研究。
文章来源:《胃肠病学》 网址: http://www.wcbxzz.cn/qikandaodu/2021/0721/426.html
上一篇:沈祖尧学术与育人并重
下一篇: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