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冰熔团队内镜下逆行阑

来源:胃肠病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衣晓峰 继今年4月1日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消化内镜》封面上一篇“单腔道胆道镜Spyglass辅助ERAT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应用”的学术文章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院院

作者:衣晓峰


继今年4月1日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消化内镜》封面上一篇“单腔道胆道镜Spyglass辅助ERAT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应用”的学术文章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院院长刘冰熔教授团队另一篇题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后阑尾支架移位及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又于5月1日发表在美国顶级消化杂志《胃肠病学》(影响因子22.682)上。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连续两次刊发于国际医学刊物上的“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系列研究报告,体现了刘冰熔团队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影响力及业内对ERAT技术的认可。

据介绍,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是阑尾开口的梗阻。因为阑尾解剖结构特点是管腔长度较长,而内径较小,所以阻塞管腔后会形成闭环梗阻,致使管腔内的粘液和梗阻内容物无法自行排出。管腔压力升高,则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静脉充血,黏膜缺氧,引起黏膜溃疡,腔内细菌入侵至黏膜,继而引发黏膜的进一步炎症性破坏;如果压力持续升高,则动脉梗死,最终使阑尾全层坏死、穿孔,并致腹膜炎的发生。

急性阑尾炎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类似,都是因为开口处梗阻。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而言,以往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对胆总管予以切开、探查及取出结石,解除梗阻,经皮放置T管引流。但此手术死亡率高达40%左右;而利用ERCP术(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即用内镜将导丝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胆总管,通过乳头肌切开术或胆总管支架置入术等方法引流脓汁,可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并治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大大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有文献报道内镜技术与外科手术比较,前者可使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率下降至4.6%。受此启发,刘冰熔教授在国际上首创了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微创术(ERAT术)。

这项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一是经内镜阑尾腔插管,即采用透明帽技术和Seldinger技术相配合,使阑尾插管易如反掌,且安全可靠;二是为阑尾腔减压,即在阑尾插管成功后,迅速抽吸阑尾腔内脓液,降低阑尾腔内压力;三是内镜下开展逆行阑尾造影,显示阑尾腔内狭窄、充盈缺损等具体状况;四是在放射线引导下,插入导管至阑尾腔深处后,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阑尾腔,必要时应用取石球囊或网篮取出阑尾腔内粪石;五是如果存在阑尾腔狭窄,可在X线及内镜直视下,将塑料支架置入阑尾腔内,保障阑尾腔通畅引流;六是支架引流后2-4周,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即可拔除支架。

业内专家评价指出,在ERAT术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非复杂性阑尾炎的今天,该项技术因为体表无创、并发症少、失能天数少、医师操作门槛不高等优越性,越发在国内得到推广和普及。当前ERAT技术已在全国多地纳入医保,并在河南省也即将收录医保名单。在此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刘冰熔教授团队立足于临床现实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旨在让ERAT术造福更多的患者。由团队成员孔令建副教授领衔完成的“软式胆道内窥镜及激光碎石辅助ERAT治疗急、慢性阑尾炎临床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于近日获得了郑大一附院2021年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创新项目奖。

临床实践结果表明,与外科阑尾切除术相比,ERAT术具有无创、有效、并发症少、康复迅速、保留阑尾功能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可在无需麻醉的情况下施行,扩大了ERAT的适应人群范围。ERAT技术目前已在全国数百家医院开展超过了6000余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圆满证实。而随着治疗例数的逐步增加以及研究向纵深进展,此项技术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克服与完善。

这其中,ERAT手术后支架向外移位并不罕见,塑料支架移位至肠腔后均能自行排出体外,无需特殊处置;但塑料支架向阑尾内完全移位的特殊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未有报道,并且这种移位由于诸如穿孔等医源性并发症的潜在可能而比较难解决。针对这个临床应用中的“绊脚石”,刘冰熔院长带领团队成员孔令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李沐涵等人攻坚克难,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安全可行、简便安全的取出向阑尾内移位支架的操作方案,从而为ERAT的广泛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加持。

据介绍,刘冰熔教授及其团队目前已在《消化内镜》、《胃肠病学》、《胃肠内镜学》、《美国胃肠病杂志》等国际权威消化病期刊发表ERAT相关SCI文章十数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以上5篇,内容涉及ERAT术后阑尾塑料支架移位的处理和取出、ERAT治疗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巨大粪石的ERAT激光碎石、软式胆道内窥镜辅助ERAT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孕期阑尾炎患者的ERAT诊治、ERAT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对照研究等。最近5年,刘教授团队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20多场ERAT培训班,有力提升了全国各级医疗单位对于阑尾炎的诊治水平。


文章来源:《胃肠病学》 网址: http://www.wcbxzz.cn/zonghexinwen/2022/0508/582.html



上一篇:竟然是真的!研究人员发现:辣椒素能抑制幽门
下一篇:饮食中缺钙的人肠癌风险更高

胃肠病学投稿 | 胃肠病学编辑部| 胃肠病学版面费 | 胃肠病学论文发表 | 胃肠病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胃肠病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